首页 | 本学科首页   官方微博 | 高级检索  
文章检索
  按 检索   检索词:      
出版年份:   被引次数:   他引次数: 提示:输入*表示无穷大
  收费全文   7篇
  免费   0篇
临床医学   1篇
预防医学   6篇
  2009年   1篇
  2007年   4篇
  2005年   1篇
  2004年   1篇
排序方式: 共有7条查询结果,搜索用时 15 毫秒
1
1.
目的探讨在农牧区开展健康教育推动新生儿乙型肝炎(乙肝)疫苗首针(HepB1)及时接种。方法开发宣传品、培训专业人员、动员当地知名人士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。结果居民知晓率、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分别由项目前的48.84%、42.61%上升到项目后的91.27%、75.02%,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(χ2=57.13,χ2=838.16;P均<0.001)。结论在农牧区开展乙肝预防控制健康教育,可促进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提高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2.
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性病流行病学调查   总被引:1,自引:0,他引:1  
为掌握青海边远牧区藏族人群中性病流行状况,于2003年7~8月在同仁县瓜什则、多哇乡和河南县柯生、多松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。被调查者每人采血5 ml,并进行全身皮肤、生殖器部位、生殖道分泌物的相关检查。实验室检验项目包括梅毒(血清反应RPR试验)、淋病(生殖道分泌物涂片染色培养)、尖锐湿疣(局部醋酸白试验)、艾滋病(HIV血清抗体初筛试验)。结果从408名被检对象中(男207人,女201人)发现性病患者107例,患病率26.23%。病种包括淋病68例(63.55%),梅毒17例(15.89%),非淋菌性尿道炎  相似文献   
3.
为探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(以下简称流脑)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规律,将40年(1966~2005年)疫情资料分析如下。一、流行概况40年来我州流脑发病呈阶梯形下降,共出现过4次流行高峰。第一流行阶段(1966~1972年)发病率波动在1.96~48.03/10万之间,平均发病率为13.92/10万,1967年为流行最高峰。第二流行阶段(1973~1981年)发病率波动在2.71~32.54/10万,1977年为高峰年,与第一个高峰相隔10年。第三个流行阶段(1982~1992年)发病率波动在0.53~9.81/10万,平均发病率为6.05/10万,1985年为流行高峰,1993~2005年为第四个流行阶段,发病率波动在0.48~5.79/1…  相似文献   
4.
2004年6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恰科日乡雄让、角呼两个公社发生急性牛、羊死亡,接触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、全身不适、腋下淋巴结肿大、皮肤破溃结黑痂等症状,经调查证实为一起人畜间炭疽爆发疫情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5.
目的了解影响黄南藏族自治州新生儿乙型肝炎(乙肝)疫苗首针(HepB1)及时接种的因素,探索提高农牧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方法。方法通过查阅文献、现场访问、入户调查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及信息。结果2004年黄南藏族自治州新生儿HepB1报告及时接种率为42.61%,其中在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91.77%,在家出生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为19.58%;全州住院分娩率为31.90%;入户接种占51.06%;HepB1未及时接种原因主要是家长不知道,占39.66%。结论2004年全州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较低。今后要加大宣传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,掌握在家分娩孕妇的分娩信息和合理安排在家出生新生儿及时接种,是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手段之一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6.
1999-2008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性病、艾滋病疫情分析   总被引:1,自引:0,他引:1  
李承宁  王建仁 《疾病监测》2009,24(8):595-596
目的掌握青海省黄南州1999-2008年性病、艾滋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。方法对黄南州1999-2008年全州性病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。结果1999-2008年全州共报告6种性病989例,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5.79/10万,2008年较1999年增长115.15%。发病年龄以15~25岁年龄组最多(占52.81%),职业分布中牧民占57.94%,藏族占84.63%。结论性病、艾滋病已成为青海边远牧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。牧区性病的高流行,预示着艾滋病传入后将会迅速蔓延的高度危险性,提示防治措施和资源分配应做相应调整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7.
目的调查影响边远贫困农牧区新生儿乙型肝炎(乙肝)疫苗首针(HepB1)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,探索提高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手段和模式。方法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基线调查,制定针对性策略并实施。包括开展多途径、多渠道的健康教育及宣传活动;加强对医院相关人员的培训,确保在医院出生新生儿得到及时接种;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、村医与接生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,做好孕妇产前登记和随访工作,确保在家出生新生儿得到及时接种;加强督导和技术支持,定期监测、分析相关指标,不断完善相关策略。结果项目实施前、后全州HepB1及时接种率由2004年的42.61%上升到2005年的75.02%。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,显著提高了农牧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。  相似文献   
1
设为首页 | 免责声明 | 关于勤云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©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09084417号